《大秦赋》
近日古装剧《大秦赋》备受关注
秦国的历史也再次映入眼帘
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
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
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
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
陕西
陕西作为秦国的治地
简称“陕”或“秦”
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
有西周、秦、汉、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
“九都八迁”过程中就有7个都城在陕西境内
作为著名的历史古城
现今有着许多保存完好古寺古建
法门寺、大兴善寺、香积寺、大慈恩寺……
各朝各代的寺院都得以保存下来
从寺庙的发展上看
陕西有着许多著名的寺院
这跟陕西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是息息相关的
从建筑内容上看
是我国寺庙文化内涵价值极大的一个区域
古建筑木材、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
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
以土木为主
这与中国古建筑传统的“亲地恋木”情绪有关
即使遗留下的古建筑是砖石建的
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仿木制的
典型的例子如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
大慈恩寺
大慈恩寺,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(今陕西省西安市南),中国“佛教八宗”之一“唯识宗”(又称法相宗、俱舍宗、慈恩宗)祖庭,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,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、最宏丽的佛寺,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。已有1350余年历史。
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(652年),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、舍利,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。塔高64.5米,共七层,塔底呈方锥形,底层每边长25米,塔内装有楼梯,供游人登临,可俯视西安全貌。
法门寺
法门寺,又名“真身宝塔”,位于炎帝故里、青铜器之乡——宝鸡市。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(公元68年),约有1900多年历史,素有“关中塔庙始祖”之称。
周魏以前称作“阿育王寺”,隋文帝时改称“成实道场”,唐高祖时改名“法门寺”。被誉为皇家寺庙,真身宝塔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。
真身宝塔唐代建四级木塔,明代改建砖塔。此塔见于典籍记载,均称其为“古塔四层”、“木塔四层”,金人称其“三级风檐压鲁地,九盘轮相壮秦川”。
1987年春发掘出唐代塔基,证实其为正方形,边长26米,木结构,有4根承重柱,20个回廓柱,楼阁式结构,四道流水屋檐,有高拱飞翘的重檐。
香积寺
香积寺是中国“佛教八宗”之一“净土宗”祖庭,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。寺内善导塔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(681年),亦称善导舍利塔,或称善导灵塔,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
舍利塔系青砖砌成,塔顶因年久残毁,现存11级,高33米(据载原为13级),周围广200步,呈正方形,每边长9.5米,壁厚2米,密檐仿木结构,外观奇古秀丽。
塔型既为密檐,又仿楼阁式。塔的底层非常高,二层以上高度骤减,每层叠涩出檐,檐下均饰以两层菱角牙子。每层四壁正中辟券门。塔身壁面作仿木结构,用砖砌成扁柱、栏额、斗拱。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,雕刻精巧。
草堂寺
草堂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圭峰山北麓,“佛教八宗”之一“三论宗”祖庭,是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。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、规模最大的译场,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。
草堂寺创建于东晋,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,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,弘始三年(401年),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,苫草为堂翻译佛经,由此得草堂寺名。
其中,藏经楼为草堂寺现有最大建筑,系明清重檐三滴水歇山式风格。楼内供奉五尊铜胎鎏金佛像,数千册典藏经书。
陕西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
汉传佛教八大祖庭里
就有六个都是在陕西
大小寺庙更是不计其数
耐人寻味
银装素裹至春暖花开
一个个的四季轮换
它们一直守护着历史走过的痕迹
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
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
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
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
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
*以上图片版权归厦门佛事用品展
【阖瓮】禅文化订阅号
隆兴寺、华严寺所有
未经授权,不得使用